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主力玩家”同台竞技!抢占新能源车险“数据为王”?卡点在哪?

时间:11-16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16

“主力玩家”同台竞技!抢占新能源车险“数据为王”?卡点在哪?

可观的增速、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加持,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而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新能源车险也随之成为一片待开拓的蓝海市场,引得各方加速拓荒。近日,由人保财险主办的“‘新能源 新蓝海’新能源汽车保险”论坛上,中国人保与宁波市镇海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筹建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探索以快充站为场景核心,扩展快充场站周边生态链,打造电力端光储充一体,消费端车后服务、休闲娱乐等多业态有机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掘金新能源车险市场,不仅头部财险公司发力布局,手握客户与数据资源的车企也不甘示弱,纷纷挤入这一赛道。比如,11月8日,比亚迪全资控股的比亚迪财险就获得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复,同意新增“机动车保险”业务,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就在同一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批准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经营保险经纪业务。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宝马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宝马巴伐利亚商业代理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传统险企、车企两大阵营齐聚,在新能源车险市场“攻城略地”,一时间再度搅动车险市场神经。近期,新能源车险市场新动态不断。先是头部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旗下的比亚迪财险如愿拿下了车险经营资质。据相关媒体此前消息,比亚迪计划依托新能源的汽车数据优势,进一步优化精算定价模型,为车主提供更加便利的车险服务,在行业内为其他新能源车企经营提供借鉴。比亚迪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获得突破进展的同时,宝马也宣布,宝马(中国)保险经纪公司正式获得了监管颁发的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宝马(中国)保险经纪公司法人代表习安伦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积极转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汽车产业保险业务潜力巨大,尤其是对覆盖汽车行业全价值链保险解决方案的需求十分庞大。在中国金融领域制度开放的利好政策鼓舞下,我们将以创新的产品与服务,为广大客户用车和出行保驾护航,也为宝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保险经纪、风险管理和风险减量的专业服务”。车企纷纷抢占新能源车险市场之下,传统财险公司也在加紧开拓业务,其中头部险企的动作尤为显著。近日,人保财险与宁波市镇海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筹建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据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中国人保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披露,人保财险今年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车282.4万辆,同比增长54.4%,保费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54.7%。此外,上半年太保产险的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也同比大增65.1%。险企、车企纷纷下注,“主力玩家”同台竞技,一时间新能源车险市场热闹非凡,这背后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据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预估9月全国批发销量83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4%;今年1至9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累计批发销量为592万辆,同比增长36%,预测2023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渗透率可达36%。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势必将拉动新能源车险的快速增长。德勤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根据数据分析合理预估,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3万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31.3%。其实,除了新能源车险本身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外,于车企、险企而言,新能源车险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布局价值。首先,从保险公司层面看,在车险综改深入推进的当下,传统车险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降费,面对这样的变化,险企亟需寻求新的突围之路,而新能源车险就扮演着增长新动能的角色,对于险企来讲,这将是一块巨大的增量市场。再从车企角度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车险成为新能源车企构建“车生态”的关键一环,若将新能源车险纳入业务板块,将会有效提升用户黏性与体验感,助力车企在汽车后市场获得更大利润。上述德勤研究报告就指出,发达国家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占比约为70%,而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利润占比仅为30%,对比下可见未来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后端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保险的融入将为汽车后市场中各个业务的相互联动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和链接。从2018年小鹏汽车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到2020年特斯拉在国内注册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再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掀起入局保险市场大浪潮,比亚迪、蔚来、理想、哈啰等纷至沓来,车企在保险领域已形成一股新势力。可见,政策红利的释放、增速可观的预期,叠加险企、车企赋予新能源车险的深层价值,正在让新能源车险的“主角光环”更加耀眼。其实,无论是车企还是险企,竞逐新能源车险市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利润。但从现实情况看,要想在新能源车险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2022新能源汽车保险创新研讨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推出前,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普遍在110%以上,2022年以来,随着专属条款落地叠加各地疫情散发降低车辆出行率,综合成本率也仅回落至101%附近。落眼2023年,随着车辆出行频率回升,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更是难言乐观。于泽就在人保业绩发布会上指出,受出行强度回升和新能源车占比高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同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同时,于泽表示,目前,人保财险对于营业性新能源车辆的承保持谨慎态度。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也坦言,新能源车出险率高于燃油车近1倍,加上今年上半年汽车出行同比大幅提升,种种因素对新能源车承保成本构成了一定压力,综合成本率或超过100%。承保能力较强的头部险企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小险企,想要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实现承保盈利或是难上加难。如上述险企高管所言,出险率、赔付率较高是经营新能源车险的核心痛点,而探究新能源汽车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大众熟知的“三电”系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与汽车智能系统不稳定、用户驾驶行为不当等多因素有关。在赔付方面,区别于传统燃油车可以对受损部位小范围维修,新能源汽车由于制造设计问题,即便是“小磕小碰”也可能导致整个电池组更换,维修价格甚至会超过新车售价。据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要是电池、电机、电控,其成本可占整车的50%左右。可见,新能源车险虽前景广阔但“险滩”难闯,居高不下的出险率、赔付率仍是经营痛点,这也使得新能源车险的保费难以压降,形成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的局面。新能源车险经营“进退两难”下,行业也在寻求破题之道,于保险公司而言,关键的“卡点”则是对新能源车险数据积累较为匮乏。不分否认的是,一直以来,传统险企在产品开发定价方面较为依赖“大数法则”,凭借历史数据和车辆参数来预测和计算价格、风险及赔偿。如今,将传统车险的经营经验迁移到“千人千面”的新能源车险定价上,已然难以适配。德勤也指出,当前新能源车处于起步并蓬勃发展阶段,大量的新兴技术及品牌进入市场,使得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高速的推陈出新局面。但受制于险企技术人员专业限制等,难以在短期内对新兴技术作出及时响应,另一方面,由于新车型上市时间较短、数据积累不充分,使保险公司在分析定价因子时,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财险公司针对各车型及时准确估算风险成本的难度。相较之下,新能源车企在数据获取上更具天然优势。比如,车企可以更快的收集到用户的数据,形成驾驶习惯、喜爱偏好等数据,进而根据数据收集分析输出定价模型,实现精准定价,同时发挥成本优势,提供更低价的保费。这也成为近两年车企纷纷布局保险中介或保险公司牌照,试图分羹新能源车险蛋糕的底气。不过,即便车企来势汹汹,逐步增强对新能源车险市场的话语权,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车险经营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背后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风控经验作支撑。譬如很多新能源车企虽然拥有大数据优势,但在产品开发、保险服务、理赔等方面没有充足的经验,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泽就提出,车企涉足车险业务,对保险业影响有限。在其看来,车险对承保和理赔服务网点要求很高,庞大的网点服务体系对进入到车险行业的车企而言挑战很大。事实上,除了缺乏专业人才储备、服务网点支撑外,目前布局车险业务的新能源车企中,除比亚迪、广汽、一汽等持有保险公司股权外,其余大多以保险中介牌照“跨界”,这也意味着,很多新能源车企没有产品开发的资质。因此,想要开拓新能源车险就不得不与保险公司展开合作,生态共建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形式。另有业内人士表示,险企、车企、第三方车险科技平台等多方各取所长、协同联动,可以实现双赢局面,共同推动新能源车险的健康发展。例如,今年4月,小鹏汽车宣布与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财险等8家头部保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发布智能保险服务体系及相关产品,将与战略合作方探索和研究适合智能辅助驾驶汽车的保险保障体系。或许随着车企、险企合作的扩大与深化,新能源车险大数据的成熟积累与应用,这一“蓝海”市场终会被成熟挖掘。一周回顾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